首頁 五術書簡介 白話天文理數

 

【 白話天文理數 】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ISBN957-9003-37-8
作者:許永昌博士
裝訂/頁數:平裝/250頁
出版社:百觀
出版日期:1998年3月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 

原價 : $ 250

售價 : $ 200

 

 

白話天文理數(內容簡介)

 

第一節物我兩空則離佛不遠

  人生在世為何有那麼多苦惱?原因在於我們有很多忘不了的事,更比不上別人那樣好那樣神氣,我們都無法忘名忘利,忘情忘愛,忘仇忘恨,忘悲忘喜,忘貪忘癡,每天患得患失,而無法把一切的得失忘光。可是自古一來,誰能夠永遠抓住世間的一切?當有一天撒手西歸時,最後真正能帶走是什麼?人一生的寫照只能用「執迷不悟」這四字來形容,真是感嘆萬千。凡夫就是執著於事、物、名、利、失,整天比較、計較,才會覺得生存競爭好難受、好煩惱。

 

  其實我們要寧靜下來,面對這個事實徹底去領悟一番。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,是故有煩惱是處理不當,有困難是能力不足所造成,必竟理由愈多的部份人,必然強詞奪理而辨法愈少。只要有一天放不下、忘不掉,這個空間以及時間裡存在的自我,絕對沒有快樂的明天,甚至會導致神不寧、心不安,因為慾念與妄想是永無止境的環繞著我們。

 

  《六祖壇經.行由品》云:「菩提本無樹,明鏡亦非台,本來無一物,何處惹塵埃。」是故「人生之事能明白而不執著」,即是空,空到無物無我的境界,自然身處紅塵而一塵不染,清心自在,當下便能見到自性佛。假如您想要做個無牽掛的修行人,您必須去力行,物我兩空,其述論如下:

1.如果你是黃帝九五至尊,你就不執著高貴去親民。

2.如果你是乞丐三餐不繼,你就不執著自己的貧窮。

3.如果你是高貴厚祿貴人,你就不執著自己的權貴。

4.如果你是萬貫的大富翁,你就不執著擁有的財富。

5.如果你是販夫走卒之輩,你就不執著自己的卑下。

6. 如果你是市井無名小民,你就不執著本身的平凡。

 

結論

佛祖未成佛時,是給俗人當做最沒出息的人。何以故,以佛字義釋之,左邊是「人」字,右邊是「弗」又名「不」字,所以佛字,象徵不是人,意思說不是一般常人,可以形容為超人……。  

 

第一節三界唯識造

  人世間一切的喜、怒、哀、樂、悲、歡、離、合有訴不盡的苦楚,皆是從六根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,以及六境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所左右,這些都由心中所產生出來,如果我們不把這些對「自性」不利的障礙物除掉的話,就無法「六根清淨」,而以苦為樂。

 

  所謂六根即是我們的六種感官,而感官所感應的對象,稱為六境。至於用來意會解釋這六境的,則稱為六識。 

 

  依據《般若心經》的六根、六境、六識,及十八界,如果在修持的過程中沒有相當定力,去克服一切的障礙,一念無明,自性蒙蔽,十八地獄馬上現前。對於容易惹人心煩的事物,我們一定要保持出污泥而不染,視之不見,聽之不聞,六門收放自如,自然當下火坑化成白蓮池。所以不可任意讓時間、空間的差異,不同的情緒,而影響了道心。然而血心、人心死,道心方能顯露出來。

 

  修行要以心轉境,才能達到《般若心經》所云:「無眼耳鼻舌身意,無色聲香味觸法,無眼界,乃至無意識界,無無明,亦無無明盡。」一切皆無,一切皆空,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,縱然身逢絕境,生死當前,道心乃不動搖,才能見如來真我本來面目。六境其內容如下:

1.色境:青、黃、紅、白、黑色,以及長、短、方、圓、高、低、歪、正等,是眼晴所看到的現象為色境。

2.聲境:生物藉著聲來傳達訊息的語言,甚至沒有任何意義的聲響等,是耳朵所聽到的一切聲音,故謂聲境。

3.香境:沉香是一種香味,以及辣、鹹、韮或是一些適宜剌鼻感官的味道,謂之香境……。

 

第二節人生死亡與苦樂的觀念

  莊子曰:「我本不願生,忽然生在世,我本不願死,忽然死期至。」 老子嘆曰:「吾所以有大患者,為吾有身,及吾無身,吾有何患」,是故語重心長。人若要打破生死關,必需正心克己,忘我無我之境界。甚至血心要除、人心要死,道心才會復活,一個大徹大悟的大修行者,對死亡的看法如下:

1.死如出獄:因為身體是眾苦之本,大開悟的人對死亡之事,好像從牢獄中釋放出來,重見天日,得到自由一樣。

2.死如再生:死亡是另一種開始,並不是生命的結束。

3.死如結業:要按生前的業識成績和善惡,領取自己結業證書及成績去受生轉世,再次投胎另一個天地。

4.死如搬家:人的身體正如房屋,房子若破舊需要搬家,再換新房子。是故「天地有混沌,人性不毀滅。」

5.死如脫衣:人死好像衣服破了,再換上另一件新衣服。

6.死如新陳代謝:只因肉體是四大假合,風不來呼吸難,溫度無,水份失,生命難保。

7.生與死:求生避死……。

 

第三節逆境中求生存

  在逆境中求生的方法,孔子曰:「窮則變,變則通,通則久。」才有生存空間。人生要改變命運,扭乾轉坤,超脫五行跳出生死,務必做到「我命由我不由天」的境界,那就要逆境而行,反觀這個世界,如大魚是泝流而行,勁鳥是朔風而飛,地理學家取逆潮之水局,《易經》乾下坤上而「地天泰」,上坎下離而為「水火既濟」。人皆稱陰陽之道,未曾聽過陽陰之法,這些都是逆字最好的印證,每個人均認為生、老、病、死是常情,若是以順天之道,那生病的人只有待死。

 

  我們真正要在鬧中求清淨,在逆境中得解脫,唯一的一法,人無我有。悉知「眾人皆惡我獨貴」的道理,這不也是逆潮流的人嗎?所以順境則失之,逆境則得之,這是千古不變真理。想要在競爭中生存下去,又不被任何時代淘汰,凡眾人所好者,我則惡之;眾人所貴者,我則賤之;眾人所愛者,我則反之,眾人所爭者,我則捨之。社會上太多的事情都是陷阱,如果每個人都順其潮流,那這個國家命運是不堪設想,最後大家幾乎同歸於盡。

 

  明知山有虎,偏向虎山行,如果不入虎穴,焉得虎子,這就是絕處逢生。趁著眾人皆醉時惟我獨醒之,才能在逆境中求生存……。

 

第四節萬法唯心造

  三界一切唯心,相由心生,相由心滅,心生種種法生,心滅種種法滅,故心能作天堂,心能作地獄,心能作佛,心能作眾生。佛家說:「緣由愿力來,業由無明來,無名由邪念來。」《道德經》云:「不見可欲使心不亂」。

 

  據相理論述:邪正看眼鼻,真假看嘴唇,功名看氣概,富貴看精神,壽夭看指甲,若要看條理,盡在言語中。一休禪師曰:「七尺之軀不如一尺一面,一尺之面不如三寸之鼻,三寸之鼻不如一點之心。」所以說,要知天上意,需在雲中取,要知心中事,須辨眼中神。

 

  豈知有心無相,相隨心生,有相無心,相逐心滅。此謂誠於中,形於外。可是凡夫俗子只知理會七尺,不知理會方寸。欲理會六合,先理會一腔。世人以七尺為性命,君子以性命為七尺。無奈眾生以假為真,千恩萬愛參不透,七情六慾拋不開,如《大學.經一章》所說:「其所厚者薄,而其所薄者厚,未之有也 。」孔夫子亦感嘆曰:黃鳥為求食至晚知歸巢,人為萬物之靈,為何不明白其所當止之處,故曰可以人而不如鳥乎?

 

  人因無明身外求佛,身外求法,捨本求末,苦中作樂,本末倒置,墜落於聲色犬馬無邊孽海之中,《金剛經.法身非相分第二十六》世尊曰:「若以色見我,以音聲求我,是人行邪道,不能見如來。」故如來者,無所從來,亦無所去,不去不來,無生無死。修行若能用慧劍斬七情六慾,斷無明煩惱,邪正俱不用,自然六根清淨至無餘。

 

  眾生會有流浪生死之苦乃受眼、耳、鼻、口、舌、心、意六根影響所造成的,若以《金剛經.大乘正宗分》云:「所有一切眾生之類,若胎生、若卵生、若化生、若濕生。」此四生之道,綜合相理五官理論,證明了一切煩惱唯「心」所生,《心字詩》曰:「三點如星佈,橫鉤似月斜,披毛從此出,作佛亦由他。」

 

  修身也可稱為修行,修身的主要功夫是持戒,持戒的目的是在守護根門,保護住六根的大門,不讓壞事從六個根門之中溜進我們的心田,以致種下生死流轉的禍苗。

 

  人往生的時候,神識需要一個出口離開肉體,它採取的途徑,決定了往生者即將轉生到哪一道。隨著往生的剎那間,心意識是執著在那一方面,就會跟著業力相感應,神識會從相應的出口離開。

 

  神識如果從肛門出去,就會投生到地獄道;如果從生殖器官出去,就會投生到畜生道;從口出去,就會投生到惡鬼道;從鼻孔出去,就會投生到人或鬼道;從肚臍出去,就會投生到欲界天;從耳朵出去,就會投生到阿修羅界;從眼睛出去,就會投生到色界天;從髮際後四指的頭頂出去,就會投生到無色界天;如果從頂門出去,就會投生到極樂世界。

 

  藏傳佛法裡有一種「頗瓦法」教導人在面對死亡時,如何正確選 擇自己的往生之路。引氣入中脈,封住其他之八門,把明點由中脈衝出梵穴,不再重返,而直接往生淨土。

 

  《西藏生死書》中說:去世的心境很重要。即使我們曾經造惡業,如果死亡時是處於善的心境,將可改善我們的下一世。即使我們曾經善用生命,如果死亡時心境慌亂痛苦,就會產生不好的影響。在死亡的那一刻,心是完全不設防的,暴露於當時主宰我們的任何念頭。這表示死亡前的最後念頭和情緒,對於我們的立即未來,會產生極端強有力的決定性影響……。

 

第五節三魂與死後的過程

  三魂者,生魂、覺魂、靈魂也。「生魂」就是生命,且會生長,比如草木,動植物飛潛,無不俱備之魂。「覺魂」就是能知覺,對於周遭的環境,冷暖,苦樂都能感覺與反應。「靈魂」就是人類的自性,一種大智慧,也就是五常俱全及良知良能,蓋天地之間惟有人類才具足三魂。

 

  人經父精母血之交媾,稟天地,地、水、火、風、之四種元素組合而成人身,一旦這四種元素分散,生命就結束了,是故四大假合。

 

  諸法因緣生,諸法因緣滅,所以死亡一事,是千古唯一最艱難的歷程,但世界上每一個人,都必須歷經死亡的過程。莊子曰:「我本不願生,忽然生在世,我本不願死,忽然死期至。」

 

  生雖有重於泰山,可是死亦要走的安安祥祥,自自在在,無掛無礙。如此才能存亡兩利,陰安陽泰,讓親人心安,讓子孫以盡木本水源養育之恩。《中庸.十九章》子曰:「事死如事生,事亡如事存,孝之至也。」此乃死亡之大事。豈知了解三魂只是一種理論結果而已,處置命終人的後事,才是重要的過程,說明人死後的過程如下:

一、人死後的過程

1.人死後腦部有知覺,六小時內。

2.人死後耳朵有知覺十二小時內。

3.人斷氣經過十二小時後,全身冷透,神識出離後方算死亡。

4.人死後無知無覺,乃七天後。

5.人死後至少七天後才能火化,恐萬一回陽之可能。

6.人死後鬼魂出世後四十九天。

  所以人斷氣後不能太快入殮或入冷凍,需過十二小時至二十四小時以上,若其心臟仍有溫度,恐有回生之望,過去現在有些斷氣一日或二日,回生後再添齡十年或二十年壽命的確很多,於民國九十年時,曾經有人屍體放在殯儀館用乾冰冷藏,經過五天又復活之例。

 

二、三魂歸往

  一般人斷氣後的三條靈魂歸往何處?如果罪業太重大逆不道,毀謗三寶。命終後第一條「靈魂」直接到地府去報到,待七七之期一到因緣會合,自然按照業力投胎轉世。

 

  罪業較輕又能自救,以及上述所導示之法,可上天堂或往生西方極樂世界。第二條「生魂」歸在紅架桌上或放在宗祠上,就是「神主牌位」,享受代代子孫萬年香火,及木本水源,慎終追遠。第三條「覺魂」附在屍體上,或隨骨骸在墳墓上,又名惡魂。

 

  人得四大而生,失四大而亡,人的骨頭乃四大之一的「地大」所產生,本身含有鐵質,據專家研究每個人至少有五百支小針的鐵質,而人死後埋葬入土,自然會受南北極磁場地靈之感應,才有地理風水的好壞而影響子孫之說。佛家所云:四大是假合,因人由四大元素所組成,但人生務必借假而修真,方可成就一切,解脫生死大事……。